跳转到内容

隋滅陳之戰: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Jimmy-bot留言 | 贡献
机器人: 尚未清空的已重定向分类(Cat:江苏历次战争与战役Cat:江苏省战役
 
(未显示26个用户的4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image= [[File:隋滅陳形勢圖.png|300px]]|
|image= [[File:隋滅陳形勢圖.png|300px]]
caption= 圖為隋滅陳行軍圖|
|caption= 圖為隋滅陳行軍圖
conflict=隋滅陳之戰|
|conflict=隋滅陳之戰
date=588年10月-589年2月|
|date=588年10月-589年2月
place=長江流域與嶺南一帶(今湖北、湖南、江蘇、廣東等地)|
|place=長江流域與嶺南一帶(今湖北、湖南、江蘇、廣東等地)
result=[[隋]]滅[[南朝陳|陳]],統一中國|
|result=[[隋]]滅[[南朝陳|陳]],[[統一中國]]
combatant1=[[隋朝]]|
|combatant1=[[隋朝]]
combatant2=[[南朝陳|陳朝]]|
|combatant2=[[南朝陳|陳朝]]
commander1=[[楊堅]]<br/>[[楊廣]]<br />[[高熲]]<br />[[楊俊]]<br />[[楊素]]|
|commander1=[[楊堅]]<br />[[楊廣]]<br />[[高熲]]<br />[[杨俊 (隋朝)|楊俊]]<br />[[楊素]]
commander2=[[陳叔寶]]{{POW}}<br />[[蕭摩訶]]{{POW}}<br />[[陳慧紀]]{{POW}}<br />[[周羅睺]]{{POW}}|
|commander2=[[陳叔寶]]{{POW}}<br />[[蕭摩訶]]{{POW}}<br />[[陳慧紀]]{{POW}}<br />[[周羅睺]]{{POW}}
strength1=約51.8萬人|
|strength1=約51.8萬人
strength2=約22萬人|
|strength2=約22萬人
casualties1=不详|
|casualties1=不详
casualties2=不详|
|casualties2=不详
}}
}}
{{Campaignbox 隋滅陳之戰}}
'''隋滅陳之戰'''是[[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權臣[[楊堅]]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內部、解決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吞[[西梁]]後,隋文帝於588年,下令[[楊廣]]統籌九路隋軍南征[[南朝陳|陳]],589年1月20日打敗陳後主[[陳叔寶]],陳亡。並陸續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隋朝]]統一中原,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ref>《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隋的建立與統一,14頁</ref>。灭陈后,晋王杨广因为贺若弼率军与陈军先期决战,违犯了军令,下令将他收捕送交执法官吏。隋文帝派遣驿使传令召贺若弼入朝,并给杨广下诏书说:“这次平定江表地区,全仗贺若弼和韩擒虎二人之力。”还下令赏赐贺若弼布帛等物一万段。不久又赐给贺若弼和韩擒虎诏书,赞美他们二人的功绩。<ref>广以贺若弼先期决战,违军令,收以属吏。上驿召之,诏广曰:“平定江表,弼与韩擒虎之力也。”赐物万段;又赐弼与擒虎诏,美其功。《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六》</ref>
'''隋滅陳之戰'''是[[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權臣[[楊堅]]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內部、解決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吞[[西梁]]後,隋文帝於588年,下令[[楊廣]]統籌九路隋軍南征[[南朝陳|陳]],589年1月20日打敗陳後主[[陳叔寶]],陳亡。並陸續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隋朝]]統一漢地<ref>除了遼東地區</ref>,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ref>《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隋的建立與統一,14頁</ref>。灭陈后,晋王杨广因为贺若弼率军与陈军先期决战,违犯了军令,下令将他收捕送交执法官吏。隋文帝派遣驿使传令召贺若弼入朝,并给杨广下诏书说:“这次平定江表地区,全仗贺若弼和韩擒虎二人之力。”还下令赏赐贺若弼布帛等物一万段。不久又赐给贺若弼和韩擒虎诏书,赞美他们二人的功绩。<ref>广以贺若弼先期决战,违军令,收以属吏。上驿召之,诏广曰:“平定江表,弼与韩擒虎之力也。”赐物万段;又赐弼与擒虎诏,美其功。《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六》</ref>


== 過程 ==
== 過程 ==
=== 崛起與備戰 ===
=== 崛起與備戰 ===
{{main|隋與突厥之戰}}
{{main|隋與突厥之戰}}
南北朝末期,[[北周]]權臣[[楊堅]]在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擁立[[北周靜帝]],以大丞相身份輔政。楊堅成功鎮壓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與益州總管[[王謙]]的叛亂後,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國[[隋朝]],即隋文帝。隋朝繼承北周領土,巴蜀及長江以北地區均為隋所有,長江天險已不足恃。北方有強大的[[突厥汗國]],長江以南是附庸的[[西梁]]與富餚但衰敗的[[南朝陳]]。隋文帝雖然有意併吞江南,一統中國,然而北方有突厥牽制,國內政治與經濟急需穩定的緣故,一時之間難以伐陳。他先充實國力,持續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軍事上改進北周以來的府兵制,集中軍權。派名将[[贺若弼]]、[[韩擒虎]]分别任吴州和庐州总管,訓練水軍;令楊素任信州總管,於[[白帝城|永安]](今四川奉節)興建樓船<ref>《隋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 楊素》:「未幾,拜信州總管,賜錢百萬、錦千段、馬二百匹而遣之。素居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並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旗幟加於上。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ref>。採用[[高熲]]的策略:干擾南朝陳的農業生產,破壞陳國的軍事儲積,使陳國損失慘重,疲憊不堪<ref>《隋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高熲》:「上嘗問熲取陳之策,熲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熱,水田早熟。量彼收積之際,微徵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禦守,足得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賊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登陸而戰,兵氣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儲積,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複更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財力俱盡。』上行其策,由是陳人益敝。」</ref>。並且不斷派遣使者去安撫陳,使之鬆懈麻痹,等到北方外患減輕之時再一舉南征陳
南北朝末期,[[北周]]權臣[[楊堅]]在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擁立[[北周靜帝]],以大丞相身份輔政。楊堅成功鎮壓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與益州總管[[王谦 (北周)|王謙]]的叛亂後,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國[[隋朝]],即隋文帝。隋朝繼承北周領土,巴蜀及長江以北地區均為隋所有,長江天險已不足恃。北方有強大的[[突厥汗國]],長江以南是附庸的[[西梁]]與富餚但衰敗的[[陳 (南朝)|]]。隋文帝雖然有意併吞江南,一統中國,然而北方有突厥牽制,國內政治與經濟急需穩定的緣故,一時之間難以伐陳。他先充實國力,持續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軍事上改進北周以來的府兵制,集中軍權。派名将[[贺若弼]]、[[韩擒虎]]分别任吴州和庐州总管,訓練水軍;令楊素任信州總管,於[[白帝城|永安]](今四川奉節)興建樓船<ref>《隋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 楊素》:「未幾,拜信州總管,賜錢百萬、錦千段、馬二百匹而遣之。素居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並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旗幟加於上。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ref>。採用[[高熲]]的策略:干擾陳的農業生產,破壞陳國的軍事儲積,使陳國損失慘重,疲憊不堪<ref>《隋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高熲》:「上嘗問熲取陳之策,熲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熱,水田早熟。量彼收積之際,微徵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禦守,足得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賊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登陸而戰,兵氣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儲積,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複更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財力俱盡。』上行其策,由是陳人益敝。」</ref>。並且不斷派遣使者去安撫陳,使之鬆懈麻痹,等到北方外患減輕之時再一舉南征陳


[[突厥汗國]]橫跨[[蒙古高原]]與[[中亞草原]],是北方第一大國,[[北朝]]歷代莫不以和親安撫之。然而到[[沙缽略可汗]]時貴族內亂,他只好分立庵邏為[[阿史那庵逻|第二可汗]]、大邏便為[[阿波可汗]]、玷厥為[[達頭可汗]],共稱四可汗,這使得突厥逐漸分裂。隋初停止對其和親,令沙缽略可汗不滿,加上其妻[[北周]][[千金公主]]的勸諫。581年沙缽略可汗聯合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對隋朝發動戰爭,582年5月又率四十萬大軍,殺入長城,[[隋與突厥之戰]]開打。583年4月隋文帝兵分八路,對突厥發動反擊。並且用[[長孫晟]]的離間之計,最後使突厥汗國分裂為[[東突厥]]與[[西突厥]]兩部,讓四可汗為了汗位自相殘殺<ref>《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六 長孫覽從子熾熾弟晟》:「晟先知攝圖、玷厥、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統強兵,俱號可汗,分居四面,內懷猜忌,外示和同,難以力征,易可離間。」</ref>。584年沙钵略可汗因為對隋作战不利,向隋朝求和。至此北部邊患減輕,解除了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ref>《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三章 隋的對外關係,25頁</ref>。
[[突厥汗國]]橫跨[[蒙古高原]]與[[中亞草原]],是北方第一大國,[[北朝]]歷代莫不以和親安撫之。然而到[[沙缽略可汗]]時貴族內亂,他只好分立庵邏為[[阿史那庵逻|第二可汗]]、大邏便為[[阿波可汗]]、玷厥為[[達頭可汗]],共稱四可汗,這使得突厥逐漸分裂。隋初停止對其和親,令沙缽略可汗不滿,加上其妻[[北周]][[大义公主|千金公主]]的勸諫。581年沙缽略可汗聯合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對隋朝發動戰爭,582年5月又率四十萬大軍,殺入長城,[[隋與突厥之戰]]開打。583年4月隋文帝兵分八路,對突厥發動反擊。並且用[[長孫晟]]的離間之計,最後使突厥汗國分裂為[[東突厥]]與[[西突厥]]兩部,讓四可汗為了汗位自相殘殺<ref>《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六 長孫覽從子熾熾弟晟》:「晟先知攝圖、玷厥、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統強兵,俱號可汗,分居四面,內懷猜忌,外示和同,難以力征,易可離間。」</ref>。584年沙钵略可汗因為對隋作战不利,向隋朝求和。至此北部邊患減輕,解除了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ref>《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三章 隋的對外關係,25頁</ref>。


=== 出兵南征 ===
=== 出兵南征 ===
[[File:隋滅陳形勢圖.png|400px|thumb|隋滅陳形勢圖,由西至東可分八路:楊素出永安、劉仁恩出江陵、楊俊出襄陽、王世積出蘄春、韓擒虎出廬江、楊廣出六合、賀若弼出廣陵、燕榮出東海。]]
[[File:隋滅陳形勢圖.png|400px|thumb|隋滅陳形勢圖,由西至東可分八路:楊素出永安、劉仁恩出江陵、楊俊出襄陽、王世積出蘄春、韓擒虎出廬江、楊廣出六合、賀若弼出廣陵、燕榮出東海。]]
隋文帝經過數年準備後,終於營造出南滅陳的契機。587年廢[[西梁]]後主[[蕭琮]],佔領[[江陵]],西梁亡。588年十月設置淮南行省於壽春,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統籌各路兵馬,以[[高熲]]為元帥長史決斷行軍謀略,率十總管、五十一萬八千名士兵南<ref>《隋書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並為行軍元帥以伐陳......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ref>。楊廣並與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同時由長江上、中、下游分八路南征
隋文帝經過數年準備後,終於營造出南滅陳的契機。587年廢[[西梁]]後主[[蕭琮]],佔領[[江陵]],西梁亡。588年十月設置淮南行省於壽春,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統籌各路兵馬,以[[高熲]]為元帥長史決斷行軍謀略,率十總管、五十一萬八千名士兵南<ref>《隋書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並為行軍元帥以伐陳......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ref>。楊廣並與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同時由長江上、中、下游分八路南征朝。


這八路分為中上游與下游兩部,行軍元帥[[楊俊]]統帥中上游三路,他率水陸軍由[[襄陽]]進屯[[漢口]],以阻擋中游陳軍支援下游南朝陳首都[[建康]]。行軍元帥[[楊素]]率舟師出[[白帝城|永安]](今四川奉節)東下,在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與楊素會和,最後抵達漢口與楊俊軍會和。楊素與劉仁恩軍負責驅趕長江中游一帶的陳軍到漢口圍殲。
這八路分為中上游與下游兩部,行軍元帥[[杨俊 (隋朝)|楊俊]]統帥中上游三路,他率水陸軍由[[襄陽]]進屯[[漢口]],以阻擋中游陳軍支援下游南朝陳首都[[建康]]。行軍元帥[[楊素]]率舟師出[[白帝城|永安]](今四川奉節)東下,在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與楊素會和,最後抵達漢口與楊俊軍會和。楊素與劉仁恩軍負責驅趕長江中游一帶的陳軍到漢口圍殲。


行軍元帥楊廣統帥下游五路,他率領韓擒虎、賀若弼專攻建康,命王世積與燕榮為左右翼協攻江西、三吳。楊廣率軍出[[六合]],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今安徽合肥),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今江蘇揚州),這三路集中圍攻建康。蘄州刺史[[王世積]]率舟師出[[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攻[[九江]]掩護楊廣主力軍。青州總管[[燕榮]]率舟師出[[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沿海迂迴南下入[[太湖]],以奇襲[[吳縣]](今江蘇蘇州),深入三吳以支援楊廣主力軍。隋廷在進軍之前,扣留陳使,斷絕往來,以保守軍事機密<ref>《隋書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辛酉,陳遣兼散騎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騎常侍許善心來聘,拘留不遣。」</ref>。並且派出大批間諜潛入陳境,進行破壞、擾亂活動。
行軍元帥楊廣統帥下游五路,他率領韓擒虎、賀若弼專攻建康,命王世積與燕榮為左右翼協攻江西、三吳。楊廣率軍出[[六合]],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今安徽合肥),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今江蘇揚州),這三路集中圍攻建康。蘄州刺史[[王世積]]率舟師出[[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攻[[九江]]掩護楊廣主力軍。青州總管[[燕榮]]率舟師出[[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沿海迂迴南下入[[太湖]],以奇襲[[吳縣]](今江蘇蘇州),深入三吳以支援楊廣主力軍。隋廷在進軍之前,扣留陳使,斷絕往來,以保守軍事機密<ref>《隋書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辛酉,陳遣兼散騎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騎常侍許善心來聘,拘留不遣。」</ref>。並且派出大批間諜潛入陳境,進行破壞、擾亂活動。
第35行: 第36行:
{{see also|狼尾灘之戰|歧亭與延州之戰}}
{{see also|狼尾灘之戰|歧亭與延州之戰}}
[[File:隋滅陳長江中游形勢圖.png|300px|left|thumb|隋滅陳長江中游形勢圖。]]
[[File:隋滅陳長江中游形勢圖.png|300px|left|thumb|隋滅陳長江中游形勢圖。]]
588年12月[[俊]]率水陸軍10萬出[[襄陽]](今屬湖北)進屯[[漢口]]以控管上游各路隋軍,並派行軍總管[[周法尚]]率舟師3萬攻佔南岸樊口 (今湖北[[鄂城]]西北)以阻擋陳軍南下援救建康。陳後主命散騎常侍[[周羅睺]]都督巴峽緣江軍事,與郢州刺史[[荀法尚]]率數萬陳軍據守[[江夏]] (今武昌),阻擋楊俊軍西援上游隋軍,兩軍在此對峙許久<ref>《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周羅睺》:「晉王廣之伐陳也,都督巴峽緣江諸軍事,以拒秦王俊,軍不得渡,相持逾月。」</ref>。
588年12月[[杨俊 (隋朝)|杨俊]]率水陸軍10萬出[[襄陽]](今屬湖北)進屯[[漢口]]以控管上游各路隋軍,並派行軍總管[[周法尚]]率舟師3萬攻佔南岸樊口 (今湖北[[鄂城]]西北)以阻擋陳軍南下援救建康。陳後主命散騎常侍[[周羅睺]]都督巴峽緣江軍事,與郢州刺史[[荀法尚]]率數萬陳軍據守[[江夏]] (今武昌),阻擋楊俊軍西援上游隋軍,兩軍在此對峙許久<ref>《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周羅睺》:「晉王廣之伐陳也,都督巴峽緣江諸軍事,以拒秦王俊,軍不得渡,相持逾月。」</ref>。


同月,楊素率水軍沿長江東出三峽,目標漢口。至流頭灘(今湖北[[宜昌]]西)時,被守備狼尾灘(今[[宜昌]]西北)的陳將[[戚]]阻擋。楊素乘夜黑之際率艦船數千艘東下,同時率陸軍與由江陵西上的劉仁恩軍協聯合襲奪。最後佔領狼尾灘,擊敗守將戚昕,史稱[[狼尾灘之戰]]<ref>《隋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 楊素》:「素曰:『勝負大計,在此一舉。若晝日下船,彼則見我,灘流迅激,制不由人,則吾失其便。』乃以夜掩之。素親率黃龍數千艘,銜枚而下,遣開府王長襲引步卒從南岸擊欣別柵,令大將軍劉仁恩率甲騎趣白沙北岸,遲明而至,擊之,欣敗走。」</ref>。陳南康內史[[呂忠肅]]死守[[歧亭]](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峽]]口),以三條鐵鎖橫江阻斷隋軍東出三峽。楊素、劉仁恩率水陸聯軍強攻,直到589年正月擊破陳軍,佔領西陵峽口,史稱[[歧亭與延州之戰]]。
同月,楊素率水軍沿長江東出三峽,目標漢口。至流頭灘(今湖北[[宜昌]]西)時,被守備狼尾灘(今[[宜昌]]西北)的陳將[[戚]]阻擋。楊素乘夜黑之際率艦船數千艘東下,同時率陸軍與由江陵西上的劉仁恩軍協聯合襲奪。最後佔領狼尾灘,擊敗守將戚昕,史稱[[狼尾灘之戰]]<ref>《隋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 楊素》:「素曰:『勝負大計,在此一舉。若晝日下船,彼則見我,灘流迅激,制不由人,則吾失其便。』乃以夜掩之。素親率黃龍數千艘,銜枚而下,遣開府王長襲引步卒從南岸擊欣別柵,令大將軍劉仁恩率甲騎趣白沙北岸,遲明而至,擊之,欣敗走。」</ref>。陳南康內史[[呂忠肅]]死守[[歧亭]](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峽]]口),以三條鐵鎖橫江阻斷隋軍東出三峽。楊素、劉仁恩率水陸聯軍強攻,直到589年正月擊破陳軍,佔領西陵峽口,史稱[[歧亭與延州之戰]]。


的荊州刺史[[陳慧紀]]見隋朝水軍得以東下長江,於是在[[公安]]率軍3萬和樓船千艘東撤[[建康]]。然而卻與周羅睺被楊俊牽制在漢口一帶,陳軍最後無法救援建康<ref>《陳書卷十五 列傳第九 宗室 陳慧紀》:「是時,隋將韓擒虎及賀若弼等已濟江據蔣山,慧紀聞之,留其長史陳文盛等居守,身率將士三萬人,樓船千餘乘,沿江而下,欲趣臺城。至漢口,為秦王軍所拒,不得進,因與湘州刺史晉熙王叔文、巴州刺史畢寶等請降。」</ref>。楊素水軍持續沿江東下,最後與楊俊軍會師漢口。另外還派一路隋軍南下[[湘州]](治今湖南[[長沙]]),攻滅陳岳陽王[[陳叔慎]],至此長江中游已非陳所有。
朝的荊州刺史[[陳慧紀]]見隋朝水軍得以東下長江,於是在[[公安]]率軍3萬和樓船千艘東撤[[建康]]。然而卻與周羅睺被楊俊牽制在漢口一帶,陳軍最後無法救援建康<ref>《陳書卷十五 列傳第九 宗室 陳慧紀》:「是時,隋將韓擒虎及賀若弼等已濟江據蔣山,慧紀聞之,留其長史陳文盛等居守,身率將士三萬人,樓船千餘乘,沿江而下,欲趣臺城。至漢口,為秦王軍所拒,不得進,因與湘州刺史晉熙王叔文、巴州刺史畢寶等請降。」</ref>。楊素水軍持續沿江東下,最後與楊俊軍會師漢口。另外還派一路隋軍攻佔[[湘州]](治今湖南[[長沙]]),俘虜陳岳陽王[[陳叔慎]],至此長江中游已非陳所有。


=== 飛渡長江 ===
=== 飛渡長江 ===
第45行: 第46行:
[[南朝陳|陳朝]]政治腐敗,疏忽防禦。陳後主[[陳叔寶]]荒淫驕侈,不懂軍事,又不採納將領建議積極備戰。他自恃長江天險,且說:「王氣在此,齊兵三度來,周兵再度至,無不摧沒。虜今來者必自敗<ref>《資治通鑑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陳紀十》:「帝從容謂侍臣曰:「王氣在此。齊兵三來,周師再來,無不摧敗。彼何為者邪!」都官尚書孔范曰:「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南北,今日虜軍豈能飛渡邪!邊將欲作功勞,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虜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ref>。」早在588年12月,為了隔年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的陳永嘉王[[陳彥]]與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陳南海王[[陳虔]]率戰船回建康慶祝,致使江防更為薄弱。當隋軍陸續佔領長江上游的消息傳到建康時,均被朝廷掌管機密的[[施文慶]]、[[沈客卿]]扣壓,使得[[建康]]城毫無防備<ref>《陳書卷六 本紀 後主》:「是月,隋遣晉王廣眾軍來伐,自巴、蜀、沔、漢下流至廣陵,數十道俱入,緣江鎮戍,相繼奏聞。時新除湘州刺史施文慶、中書舍人沈客卿掌機密用事,並抑而不言,故無備禦。」</ref>。隋軍進至長江北岸時,施文慶又以[[元會]](春節)將至,拒絕出兵加強[[京口]](今江蘇[[鎮江]])、[[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等地軍備。
[[南朝陳|陳朝]]政治腐敗,疏忽防禦。陳後主[[陳叔寶]]荒淫驕侈,不懂軍事,又不採納將領建議積極備戰。他自恃長江天險,且說:「王氣在此,齊兵三度來,周兵再度至,無不摧沒。虜今來者必自敗<ref>《資治通鑑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陳紀十》:「帝從容謂侍臣曰:「王氣在此。齊兵三來,周師再來,無不摧敗。彼何為者邪!」都官尚書孔范曰:「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南北,今日虜軍豈能飛渡邪!邊將欲作功勞,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虜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ref>。」早在588年12月,為了隔年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的陳永嘉王[[陳彥]]與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陳南海王[[陳虔]]率戰船回建康慶祝,致使江防更為薄弱。當隋軍陸續佔領長江上游的消息傳到建康時,均被朝廷掌管機密的[[施文慶]]、[[沈客卿]]扣壓,使得[[建康]]城毫無防備<ref>《陳書卷六 本紀 後主》:「是月,隋遣晉王廣眾軍來伐,自巴、蜀、沔、漢下流至廣陵,數十道俱入,緣江鎮戍,相繼奏聞。時新除湘州刺史施文慶、中書舍人沈客卿掌機密用事,並抑而不言,故無備禦。」</ref>。隋軍進至長江北岸時,施文慶又以[[元會]](春節)將至,拒絕出兵加強[[京口]](今江蘇[[鎮江]])、[[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等地軍備。


589年11日,主帥[[楊廣]]進軍至[[六合]]以南的[[桃葉山]](今六合東南),乘陳後主歡度春節之際,指揮下游隋軍橫渡長江、包圍[[建康]];[[宇文述]]由桃葉山渡江佔領[[石頭山]](今江蘇[[江寧縣]]西北);[[賀若弼]]由[[廣陵]]渡江佔領[[京口]],俘南徐州刺史黃恪;[[韓擒虎]]由[[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佔領采石。
589年初一,主帥[[楊廣]]進軍至[[六合]]以南的[[桃葉山]](今六合東南),乘陳後主歡度春節之際,指揮下游隋軍橫渡長江、包圍[[建康]];[[宇文述]]由桃葉山渡江佔領[[石頭山]](今江蘇[[江寧縣]]西北);[[賀若弼]]由[[廣陵]]渡江佔領[[京口]],俘南徐州刺史黃恪;[[韓擒虎]]由[[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佔領采石。


13日,陳後主急召大臣討論戰事。1月4日宣布「親禦六師」,令名將驃騎將軍[[蕭摩訶]]<ref>《陳書 蕭摩訶傳》:「蕭摩訶氣冠三軍,當時良將,雖無智略,亦一代匹夫之勇矣;然口訥心勁,恂恂李廣之徒歟」。</ref> 率領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迎戰,[[施文慶]]為監軍。蕭摩訶將大軍集中在建康,派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江蘇南京城北金川門外),以抵禦六合楊廣軍;派散騎常侍[[皋文奏]]鎮守南豫州,率軍於[[姑孰]](今安徽[[當涂]])阻擊采石韓擒虎軍。
初三,陳後主急召大臣討論戰事。初四宣布「親禦六師」,令名將驃騎將軍[[蕭摩訶]]<ref>《陳書 蕭摩訶傳》:「蕭摩訶氣冠三軍,當時良將,雖無智略,亦一代匹夫之勇矣;然口訥心勁,恂恂李廣之徒歟」。</ref>率領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迎戰,[[施文慶]]為監軍。蕭摩訶將大軍集中在建康,派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江蘇南京城北金川門外),以抵禦六合楊廣軍;派散騎常侍[[皋文奏]]鎮守南豫州,率軍於[[姑孰]](今安徽[[當涂]])阻擊采石韓擒虎軍。


=== 白土岡之戰 ===
=== 白土岡之戰 ===
{{see also|白土岡之戰}}
{{see also|白土岡之戰}}
[[File:PurpleMountain01.JPG|thumb|280px|紫金山俯視圖,以南即是[[白土崗]]。]]
[[File:PurpleMountain01.JPG|thumb|280px|紫金山俯視圖,以南即是[[白土崗]]。]]
隋軍渡長江後積極推進,賀若弼於京口派一部隋軍於[[曲阿]] (今江蘇[[丹陽]])阻擋[[三吳]]地區(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的陳軍北援,主力持續向建康前進;韓擒虎擊敗陳軍,佔領[[姑孰]](今安徽當涂)後,沿江直下,[[皋文奏]]敗退建康。正月初七日,賀若弼進屯[[鍾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崗]];韓擒虎和由[[南陵]](今安徽[[銅陵]]附近)渡江的[[杜彥]]軍在[[新林]](今[[南京]]西南)會合;[[宇文述]]軍於白下擊敗陳軍後,進佔[[石頭城]](在今南京城西清涼山)<ref>《隋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宇文述》:「平陳之役,複以行軍總管率眾三萬,自六合而濟。時韓擒、賀若弼兩軍趣丹陽,述進據石頭,以為聲援。」</ref>。隋軍佔領建康外圍城市,完整包圍的首都。為配合隋軍主力進攻,[[王世積]]軍也成功由蘄春攻佔[[蘄口]](今蘄春西南),大敗陳將[[紀填]],逼近江西[[鄱陽湖]]<ref>《隋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五 王世積》:「平陳之役,以舟師自蘄水趣九江,與陳將紀瑱戰於蘄口,大破之。」</ref>。[[燕榮]]水師也由山東沿海南下,佔領三吳地區。


隋軍渡長江後積極推進,賀若弼於京口派一部隋軍於[[曲阿]] (今江蘇[[丹陽]])阻擋[[三吳]]地區(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的陳軍北援,主力持續向建康前進;韓擒虎擊敗陳軍,佔領[[姑孰]](今安徽當涂)後,沿江直下,[[皋文奏]]敗退建康。正月初七日,賀若弼進屯[[紫金山|鍾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崗]];韓擒虎和由[[南陵]](今安徽[[銅陵]]附近)渡江的[[杜彥]]軍在[[新林]](今[[南京]]西南)會合;[[宇文述]]軍於白下擊敗陳軍後,進佔[[石頭城]](在今南京城西清涼山)<ref>《隋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宇文述》:「平陳之役,複以行軍總管率眾三萬,自六合而濟。時韓擒、賀若弼兩軍趣丹陽,述進據石頭,以為聲援。」</ref>。隋軍佔領建康外圍城市,完整包圍朝的首都。為配合隋軍主力進攻,[[王世積]]軍也成功由蘄春攻佔[[蘄口]](今蘄春西南),大敗陳將[[紀填]],逼近江西[[鄱陽湖]]<ref>《隋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五 王世積》:「平陳之役,以舟師自蘄水趣九江,與陳將紀瑱戰於蘄口,大破之。」</ref>。[[燕榮]]水師也由山東沿海南下,佔領三吳地區。
[[建康]]地勢虎踞龍盤,向稱險要,在建康附近的陳軍仍然有10萬。然而陳後主不採納部將建議,乘隋軍包圍之際切割敵軍。他放棄鐘山、石頭等險地,將主力固守建康城內外,白白的讓隋軍包圍建康城<ref>《陳書卷六 本紀第六 後主》:「後主遣驃騎大將軍、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室,蕭摩訶屯樂遊苑,樊毅屯耆闍寺,魯廣達屯白土岡,忠武將軍孔範屯寶田寺。己卯,鎮東大將軍任忠自吳興入赴,仍屯朱雀門。」</ref>。賀若弼至京口時,蕭摩訶請求出戰,陳後主不准。而後蕭摩訶得知陳後主竟和他的妻子私通,就也擁兵不前,唯獨讓[[魯廣達]]、[[田瑞]]奮勇作戰。15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陳後主也只讓他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宣陽門南2.5里)。


589年1月20日,陳後主在「兵久不決,令人腹煩」的情況下,對賀若弼軍發動[[白土岡之戰]]。他倉促的派魯廣達、任忠、樊毅、孔範與蕭摩訶率軍出戰,於白土岡南北列長蛇陣20里,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集中攻破薄弱的孔範軍<ref>《陳書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蕭摩訶》:「賀若弼初謂未戰,將輕騎,登山觀望形勢,及見眾軍,因馳下置陣。廣達首率所部進薄,弼軍屢卻,俄而復振,更分軍趣北突諸將,孔範出戰,兵交而走,諸將支離,陣猶未合,騎卒潰散,駐之弗止,摩訶無所用力焉,為隋軍所執。」</ref>。陳軍全線潰退,賀若弼從[[北掖門]]攻入[[台城]](建康宫城)。韓擒虎軍佔領[[秦淮河]]南岸[[石子岡]](今江蘇南京[[雨花臺]])後,陳將[[任忠]]请降,开北岸朱雀门迎韓擒虎入城<ref>《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任忠》:「隋將韓擒虎自新林進軍,忠乃率數騎往石子崗降之,仍引擒虎軍共入南掖門。」</ref>。當時陳後主身邊大臣只有尚書左僕射[[袁憲]]一人。袁憲建議如同[[梁武帝]]見[[侯景]]故事,莊嚴向隋軍投降<ref>《陳書 袁憲傳》:「臣願陛下正衣冠,御前殿,依梁武見侯景故事。」</ref>。但是陳後主畏懼而不從,與愛妃[[張麗華]]、孔貴人躲到井裡面。最後被韓擒虎俘虜<ref>《隋書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韓擒虎進師入建鄴,獲其將任蠻奴,獲陳主叔寶。」</ref>,陳滅亡。
[[建康]]地勢虎踞龍盤,向稱險要,在建康附近的陳軍仍然有10萬。然而陳後主不採納部將建議,乘隋軍包圍之際切割敵軍。他放棄鐘山、石頭等險地,將主力固守建康城內外,白白地讓隋軍包圍建康城<ref>《陳書卷六 本紀第六 後主》:「後主遣驃騎大將軍、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室,蕭摩訶屯樂遊苑,樊毅屯耆闍寺,魯廣達屯白土岡,忠武將軍孔範屯寶田寺。己卯,鎮東大將軍任忠自吳興入赴,仍屯朱雀門。」</ref>。賀若弼至京口時,蕭摩訶請求出戰,陳後主不准。而後蕭摩訶得知陳後主竟和他的妻子私通,就也擁兵不前,唯獨讓[[魯廣達]]、[[田瑞]]奮勇作戰。15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 (南朝)|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陳後主也只讓他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宣陽門南2.5里)。
589年1月20日,陳後主在「兵久不決,令人腹煩」的情況下,對賀若弼軍發動[[白土岡之戰]]。他倉促的派魯廣達、任忠、樊毅、孔範與蕭摩訶率軍出戰,於白土岡南北列長蛇陣20里,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集中攻破薄弱的孔範軍<ref>《陳書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蕭摩訶》:「賀若弼初謂未戰,將輕騎,登山觀望形勢,及見眾軍,因馳下置陣。廣達首率所部進薄,弼軍屢卻,俄而復振,更分軍趣北突諸將,孔範出戰,兵交而走,諸將支離,陣猶未合,騎卒潰散,駐之弗止,摩訶無所用力焉,為隋軍所執。」</ref>。陳軍全線潰退,賀若弼從[[北掖門]]攻入[[台城]](建康宫城)。韓擒虎軍佔領[[秦淮河]]南岸[[石子岡]](今江蘇南京[[雨花臺]])後,陳將[[任忠 (南朝)|任忠]]请降,开北岸朱雀门迎韓擒虎入城<ref>《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任忠》:「隋將韓擒虎自新林進軍,忠乃率數騎往石子崗降之,仍引擒虎軍共入南掖門。」</ref>。當時陳後主身邊大臣只有尚書左僕射[[袁憲]]一人。袁憲建議如同[[梁武帝]]見[[侯景]]故事,莊嚴向隋軍投降<ref>《陳書 袁憲傳》:「臣願陛下正衣冠,御前殿,依梁武見侯景故事。」</ref>。但是陳後主畏懼而不從,與愛妃[[張麗華]]、孔貴人躲到井裡面。最後被韓擒虎俘虜<ref>《隋書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韓擒虎進師入建鄴,獲其將任蠻奴,獲陳主叔寶。」</ref>,陳滅亡。


=== 降伏嶺南 ===
=== 降伏嶺南 ===
建康被隋軍攻下後,南朝陳尚領有長江中游、三吳與嶺南地區。589年1月22日,楊廣進入[[建康]],命令陳後主發令招降各地陳軍投降。堅守江夏的[[周羅睺]]、[[陳慧紀]]與守備長江中游諸城的守將陸續投降,三吳地區的吳州(今江蘇吳縣)、會稽(今浙江紹興市)二城堅守拒降,嶺南守將[[徐璒]]阻擋隋使[[韋洸]]於[[南康]]前,不願意歸附隋朝<ref>《隋書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高祖遣總管韋洸安撫嶺外,陳將徐璒以南康拒守。洸至嶺下,逡巡不敢進。」</ref>。於是楊廣率軍南下三吳、嶺南等地,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
建康被隋軍攻下後,陳尚領有長江中游、三吳與嶺南地區。589年1月22日,楊廣進入[[建康]],命令陳後主發令招降各地陳軍投降。堅守江夏的[[周羅睺]]、[[陳慧紀]]與守備長江中游諸城的守將陸續投降,三吳地區的吳州(今江蘇吳縣)、會稽(今浙江紹興市)二城堅守拒降,嶺南守將[[徐璒]]阻擋隋使[[韋洸]]於[[南康]]前,不願意歸附隋朝<ref>《隋書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高祖遣總管韋洸安撫嶺外,陳將徐璒以南康拒守。洸至嶺下,逡巡不敢進。」</ref>。於是楊廣率軍南下三吳、嶺南等地,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


嶺南地區早在[[南朝梁|梁朝]][[侯景之亂]]時,就受[[冼夫人]]控制。冼夫人率兵擊破梁高州刺史[[李遷仕]]後掌控嶺南,並與都督[[陳霸先]]合作。陳霸先後來創建陳朝,即南朝陳。冼夫人平定多次叛亂,保境安民,被當地俚漢人尊為「聖母」<ref>《隋書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後遇陳國亡,嶺南未有所附,數郡共奉夫人,號為聖母,保境安民。」</ref>。楊廣得知此事後,命令陳後主致書冼夫人,使其歸隋。為了證明是真的,還將冼夫人曾經獻給陳帝的[[扶南]]犀杖及陳後主的兵符給她確認。冼夫人見到信及物件後,確定陳朝已亡,便派孫子[[馮魂]]迎隋使韋洸到嶺南。地至此才聞風歸附,從此全部歸隋朝管轄<ref>《隋書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晉王廣遣陳主遺夫人書,諭以國亡,令其歸化,並以犀杖及兵符為信,夫人見杖,驗知陳亡,集首領數千,盡日慟哭。遣其孫魂帥眾迎洸,入至廣州,嶺南悉定。」</ref>。至此,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嶺南地區早在[[南朝梁|梁朝]][[侯景之亂]]時,就受[[冼夫人]]控制。冼夫人率兵擊破梁高州刺史[[李遷仕]]後掌控嶺南,並與都督[[陳霸先]]合作。陳霸先後來創建陳朝,即南朝陳。冼夫人平定多次叛亂,保境安民,被當地俚漢人尊為「聖母」<ref>《隋書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後遇陳國亡,嶺南未有所附,數郡共奉夫人,號為聖母,保境安民。」</ref>。楊廣得知此事後,命令陳後主致書冼夫人,使其歸隋。為了證明是真的,還將冼夫人曾經獻給陳帝的[[扶南]]犀杖及陳後主的兵符給她確認。冼夫人見到信及物件後,確定陳朝已亡,便派孫子[[馮魂]]迎隋使韋洸到嶺南。大部分陳轄至此才聞風歸附,從此歸隋朝管轄<ref>《隋書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晉王廣遣陳主遺夫人書,諭以國亡,令其歸化,並以犀杖及兵符為信,夫人見杖,驗知陳亡,集首領數千,盡日慟哭。遣其孫魂帥眾迎洸,入至廣州,嶺南悉定。」</ref>。至此,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贺若弼和韩擒虎争功==
==贺若弼和韩擒虎争功==
[[贺若弼]]和[[韩擒虎]]在[[隋文帝]]面前争论谁的功大,贺若弼说:“我在蒋山拚死鏖战,打垮了陈朝的精锐部队,俘虏了陈朝骁将[[萧摩诃]]、鲁宗达等人,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于是才平定了陈国。而韩擒虎和陈朝军队几乎没有交锋过,怎么能与我相比!”韩擒虎说:“本来接到明确指示,令我和贺若弼同时合兵攻打陈朝都城,可是贺若弼竟敢独自提前进军,遭逢敌军便投入决战,以致于所部将士伤亡很大。而我率领轻装骑兵五百人,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服了任忠,抓获了[[陈叔宝]],占领了陈朝的府库,捣毁了陈后主盘据的老窝。贺若弼直到傍晚才进至北掖门,是我打开城门让他入的,贺若弼赎罪还来不及,怎么能与我相比!”[[隋文帝]]说:“两位将军都立了上等功勋。”于是进级授予韩擒虎上柱国,赏赐布帛八千段。有关官吏弹劾说韩擒虎放纵士卒,奸淫陈朝宫女,因此不加封爵邑。<ref> 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帝曰:“二将俱为上勋。”于是进擒虎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有司劾擒虎放纵士卒,淫污陈宫;坐此不加爵邑。《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ref>
[[贺若弼]]和[[韩擒虎]]在[[隋文帝]]面前争论谁的功大,贺若弼说:“我在蒋山拚死鏖战,打垮了陈朝的精锐部队,俘虏了陈朝骁将[[萧摩诃]]、鲁宗达、甘仔轄•闍黎等人,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于是才平定了陈国。而韩擒虎和陈朝军队几乎没有交锋过,怎么能与我相比!”韩擒虎说:“本来接到明确指示,令我和贺若弼同时合兵攻打陈朝都城,可是贺若弼竟敢独自提前进军,遭逢敌军便投入决战,以致于所部将士伤亡很大。而我率领轻装骑兵五百人,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服了任忠,抓获了[[陈叔宝]],占领了陈朝的府库,捣毁了陈后主盘据的老窝。贺若弼直到傍晚才进至北掖门,是我打开城门让他入的,贺若弼赎罪还来不及,怎么能与我相比!”[[隋文帝]]说:“两位将军都立了上等功勋。”于是进级授予韩擒虎上柱国,赏赐布帛八千段。有关官吏弹劾说韩擒虎放纵士卒,奸淫陈朝宫女,因此不加封爵邑。<ref> 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帝曰:“二将俱为上勋。”于是进擒虎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有司劾擒虎放纵士卒,淫污陈宫;坐此不加爵邑。《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ref>


后来[[突厥]]的使节来长安朝见,隋文帝对他说:“你听说过江南的陈国天子吗?”突厥使节回答说:“听说过。”隋文帝传令左右侍从带领突厥使节到韩擒虎跟前,对他说:“这位就是抓获陈国天子的将军。”韩擒虎威严地看着突厥使节,突厥使节十分惊恐,不敢抬头看他。<ref>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韩擒虎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虎厉色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ref>
后来[[突厥]]的使节来长安朝见,隋文帝对他说:“你听说过江南的陈国天子吗?”突厥使节回答说:“听说过。”隋文帝传令左右侍从带领突厥使节到韩擒虎跟前,对他说:“这位就是抓获陈国天子的将军。”韩擒虎威严地看着突厥使节,突厥使节十分惊恐,不敢抬头看他。<ref>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韩擒虎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虎厉色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ref>


== 結局與影響 ==
== 結局與影響 ==
楊堅建立隋朝之後,注意爭取人心,獎勵生產,在政治上較為鞏固,經濟上較為富裕,軍事上較為強大,因而具備了統一南北的條件,並最終完成了統一。此外,楊堅在戰爭指導上的正確也是獲得勝利的重要因素。隋接收陳國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與四百縣,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財富。繼而隋廷把陳後主文武官員、衣冠世族、百工雜技以及乘服、圖藉與法物等,運送到隋朝首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市),運送的行列前後達五百里晉室南渡後在江南保存兩百多年的中國正統文物,至此重返北方<ref>《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一章的建立與統一,15頁</ref>。隋文帝下诏将[[南朝陳|陳朝]]的都城[[建康城]]的[[宫殿]]、[[陵园]]及城垣庐舍皆数荡平。六朝旧迹,无一幸存
楊堅建立隋朝之後,注意爭取人心,獎勵生產,在政治上較為鞏固,經濟上較為富裕,軍事上較為強大,因而具備了統一南北的條件,並最終完成了統一。此外,楊堅在戰爭指導上的正確也是獲得勝利的重要因素。據《[[南史]]》記載,隋接收南方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與四百縣,也將陳後主與皇室、文武官、百工雜技、輿服、圖籍、法物等帶回首都[[唐长安城|大興城]],運送的行列前後達五百里[[东晋]][[衣冠南渡]]後在[[江南]]保存兩百多年的中國正統文物,至此重返北方<ref>{{cite book |author1=[[傅樂成]] |title=隋唐五代史 |date=1979 |publisher=長橋出版社 |page=15 |url=/proxy/https://www.google.com.tw/books/edition/唐五代史/vn80AQAAIAAJ}}</ref>。

自汉末以来,除西晋短暂统一外,汉地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该战争大体上结束了汉地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统一的隋朝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


== 重要參戰人物 ==
== 重要參戰人物 ==
第86行: 第90行:
*** [[高劢]]
*** [[高劢]]
** [[燕榮]]
** [[燕榮]]
** [[楊俊]]
** [[杨俊 (隋朝)|楊俊]]
*** [[周法尚]]
*** [[周法尚]]
*** [[源雄]]
** [[楊素]]
** [[楊素]]
** [[劉仁恩]]
** [[劉仁恩]]
** [[张寿 (北朝)|张寿]]
|valign=top|
|valign=top|
* 陳
* 陳
第97行: 第103行:
*** [[袁憲]]
*** [[袁憲]]
*** [[黃恪]]
*** [[黃恪]]
*** [[陳彥]]
*** [[陈彦 (陈朝)|陳彥]]
*** [[陳虔]]
*** [[陳虔]]
*** [[孔範]]
*** [[孔範]]
第106行: 第112行:
*** [[田瑞]]
*** [[田瑞]]
** [[紀填]]
** [[紀填]]
** [[任忠]]
** [[任忠 (南朝)|任忠]]
** [[陳慧紀]]
** [[陳慧紀]]
*** [[戚]]
*** [[戚]]
*** [[呂忠肅]]
*** [[呂忠肅]]
** [[周羅睺]]
** [[周羅睺]]
第117行: 第123行:
*** [[馮魂]]
*** [[馮魂]]
|}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Reflist|30em}}

=== 来源 ===
; 书籍
* 《[[隋書]]》
* 《[[陳書]]》
* 《[[資治通鑑]]》
* 《[[影響中國的100次戰爭]]》,[[張秀平]] 編輯,[[龍騰世紀]] 出版。


== 參見 ==
== 參見 ==
{{Portal box|中国|历史|军事}}
* [[南朝陳]]
* [[南朝陳]]
* [[隋文帝]]
* [[隋文帝]]
第129行: 第147行:
* [[隋與突厥之戰]]
* [[隋與突厥之戰]]
* [[隋與吐谷渾之戰]]
* [[隋與吐谷渾之戰]]
* [[北宋統一戰爭]]
* [[宋元戰爭]]


{{-}}
== 參考文獻 ==
{{Reflist|3}}

== 參考書目 ==
* 《[[隋書]]》
* 《[[陳書]]》
* 《[[資治通鑑]]》
* 《[[影響中國的100次戰爭]]》,[[張秀平]]編輯,[[龍騰世紀]]出版。

{{南北朝歷史事件}}
{{南北朝歷史事件}}
{{隋朝歷史事件}}
{{隋朝歷史事件}}
第145行: 第157行:
[[Category:隋朝戰役]]
[[Category:隋朝戰役]]
[[Category:南陈战役]]
[[Category:南陈战役]]
[[Category:江苏历次战争与战役]]
[[Category:江苏战役]]
[[Category:中国水军史]]
[[Category:中国古代上战役]]
[[Category:580年代中国战役]]
[[Category:588年]]
[[Category:588年]]
[[Category:589年]]
[[Category:589年]]

2024年3月6日 (三) 12:49的最新版本

隋滅陳之戰

圖為隋滅陳行軍圖
日期588年10月-589年2月
地点
長江流域與嶺南一帶(今湖北、湖南、江蘇、廣東等地)
结果 統一中國
参战方
隋朝 陳朝
指挥官与领导者
楊堅
楊廣
高熲
楊俊
楊素
陳叔寶(被俘)
蕭摩訶(被俘)
陳慧紀(被俘)
周羅睺(被俘)
兵力
約51.8萬人 約22萬人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隋滅陳之戰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權臣楊堅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內部、解決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吞併西梁後,隋文帝於588年,下令楊廣統籌九路隋軍南征陳朝,589年1月20日打敗陳後主陳叔寶,陳亡。並陸續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隋朝幾統一漢地[1],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2]。灭陈后,晋王杨广因为贺若弼率军与陈军先期决战,违犯了军令,下令将他收捕送交执法官吏。隋文帝派遣驿使传令召贺若弼入朝,并给杨广下诏书说:“这次平定江表地区,全仗贺若弼和韩擒虎二人之力。”还下令赏赐贺若弼布帛等物一万段。不久又赐给贺若弼和韩擒虎诏书,赞美他们二人的功绩。[3]

過程

[编辑]

崛起與備戰

[编辑]

南北朝末期,北周權臣楊堅在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擁立北周靜帝,以大丞相身份輔政。楊堅成功鎮壓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與益州總管王謙的叛亂後,於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國隋朝,即隋文帝。隋朝繼承北周領土,巴蜀及長江以北地區均為隋所有,長江天險已不足恃。北方有強大的突厥汗國,長江以南是附庸的西梁與富餚但衰敗的陳朝。隋文帝雖然有意併吞江南,一統中國,然而北方有突厥牽制,國內政治與經濟急需穩定的緣故,一時之間難以伐陳。他先充實國力,持續推行均田制租庸調制。軍事上改進北周以來的府兵制,集中軍權。派名将贺若弼韩擒虎分别任吴州和庐州总管,訓練水軍;令楊素任信州總管,於永安(今四川奉節)興建樓船[4]。採用高熲的策略:干擾陳國的農業生產,破壞陳國的軍事儲積,使陳國損失慘重,疲憊不堪[5]。並且不斷派遣使者去安撫陳朝,使之鬆懈麻痹,等到北方外患減輕之時再一舉南征陳朝。

突厥汗國橫跨蒙古高原中亞草原,是北方第一大國,北朝歷代莫不以和親安撫之。然而到沙缽略可汗時貴族內亂,他只好分立庵邏為第二可汗、大邏便為阿波可汗、玷厥為達頭可汗,共稱四可汗,這使得突厥逐漸分裂。隋初停止對其和親,令沙缽略可汗不滿,加上其妻北周千金公主的勸諫。581年沙缽略可汗聯合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對隋朝發動戰爭,582年5月又率四十萬大軍,殺入長城,隋與突厥之戰開打。583年4月隋文帝兵分八路,對突厥發動反擊。並且用長孫晟的離間之計,最後使突厥汗國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兩部,讓四可汗為了汗位自相殘殺[6]。584年沙钵略可汗因為對隋作战不利,向隋朝求和。至此北部邊患減輕,解除了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7]

出兵南征

[编辑]
隋滅陳形勢圖,由西至東可分八路:楊素出永安、劉仁恩出江陵、楊俊出襄陽、王世積出蘄春、韓擒虎出廬江、楊廣出六合、賀若弼出廣陵、燕榮出東海。

隋文帝經過數年準備後,終於營造出南滅陳朝的契機。587年廢西梁後主蕭琮,佔領江陵,西梁亡。588年十月設置淮南行省於壽春,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統籌各路兵馬,以高熲為元帥長史決斷行軍謀略,率九十總管、五十一萬八千名士兵南攻[8]。楊廣並與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同時由長江上、中、下游分八路南征陳朝。

這八路分為中上游與下游兩部,行軍元帥楊俊統帥中上游三路,他率水陸軍由襄陽進屯漢口,以阻擋中游陳軍支援下游南朝陳首都建康。行軍元帥楊素率舟師出永安(今四川奉節)東下,在荊州刺史劉仁恩江陵與楊素會和,最後抵達漢口與楊俊軍會和。楊素與劉仁恩軍負責驅趕長江中游一帶的陳軍到漢口圍殲。

行軍元帥楊廣統帥下游五路,他率領韓擒虎、賀若弼專攻建康,命王世積與燕榮為左右翼協攻江西、三吳。楊廣率軍出六合,廬州總管韓擒虎廬江(今安徽合肥),吳州總管賀若弼廣陵(今江蘇揚州),這三路集中圍攻建康。蘄州刺史王世積率舟師出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攻九江掩護楊廣主力軍。青州總管燕榮率舟師出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沿海迂迴南下入太湖,以奇襲吳縣(今江蘇蘇州),深入三吳以支援楊廣主力軍。隋廷在進軍之前,扣留陳使,斷絕往來,以保守軍事機密[9]。並且派出大批間諜潛入陳境,進行破壞、擾亂活動。

牽制陳軍

[编辑]
隋滅陳長江中游形勢圖。

588年12月杨俊率水陸軍10萬出襄陽(今屬湖北)進屯漢口以控管上游各路隋軍,並派行軍總管周法尚率舟師3萬攻佔南岸樊口 (今湖北鄂城西北)以阻擋陳軍南下援救建康。陳後主命散騎常侍周羅睺都督巴峽緣江軍事,與郢州刺史荀法尚率领數萬陳軍據守江夏 (今武昌),阻擋楊俊軍西援上游隋軍,兩軍在此對峙許久[10]

同月,楊素率水軍沿長江東出三峽,目標漢口。至流頭灘(今湖北宜昌西)時,被守備狼尾灘(今宜昌西北)的陳將戚昕阻擋。楊素乘夜黑之際率艦船數千艘東下,同時率陸軍與由江陵西上的劉仁恩軍協聯合襲奪。最後佔領狼尾灘,擊敗守將戚昕,史稱狼尾灘之戰[11]。陳南康內史呂忠肅死守歧亭(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峽口),以三條鐵鎖橫江阻斷隋軍東出三峽。楊素、劉仁恩率水陸聯軍強攻,直到589年正月擊破陳軍,佔領西陵峽口,史稱歧亭與延州之戰

陳朝的荊州刺史陳慧紀見隋朝水軍得以東下長江,於是在公安率軍3萬和樓船千艘東撤建康。然而卻與周羅睺被楊俊牽制在漢口一帶,陳軍最後無法救援建康[12]。楊素水軍持續沿江東下,最後與楊俊軍會師漢口。另外還派一路隋軍攻佔湘州(治今湖南長沙),俘虜陳岳陽王陳叔慎,至此長江中游已非陳朝所有。

飛渡長江

[编辑]
隋滅陳長江下游形勢圖。

陳朝政治腐敗,疏忽防禦。陳後主陳叔寶荒淫驕侈,不懂軍事,又不採納將領建議積極備戰。他自恃長江天險,且說:「王氣在此,齊兵三度來,周兵再度至,無不摧沒。虜今來者必自敗[13]。」早在588年12月,為了隔年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的陳永嘉王陳彥與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陳南海王陳虔率戰船回建康慶祝,致使江防更為薄弱。當隋軍陸續佔領長江上游的消息傳到建康時,均被朝廷掌管機密的施文慶沈客卿扣壓,使得建康城毫無防備[14]。隋軍進至長江北岸時,施文慶又以元會(春節)將至,拒絕出兵加強京口(今江蘇鎮江)、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等地軍備。

589年正月初一,主帥楊廣進軍至六合以南的桃葉山(今六合東南),乘陳後主歡度春節之際,指揮下游隋軍橫渡長江、包圍建康宇文述由桃葉山渡江佔領石頭山(今江蘇江寧縣西北);賀若弼廣陵渡江佔領京口,俘南徐州刺史黃恪;韓擒虎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佔領采石。

正月初三,陳後主急召大臣討論戰事。初四宣布「親禦六師」,令名將驃騎將軍蕭摩訶[15]率領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迎戰,施文慶為監軍。蕭摩訶將大軍集中在建康,派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江蘇南京城北金川門外),以抵禦六合楊廣軍;派散騎常侍皋文奏鎮守南豫州,率軍於姑孰(今安徽當涂)阻擊采石韓擒虎軍。

白土岡之戰

[编辑]
紫金山俯視圖,以南即是白土崗

隋軍渡長江後積極推進,賀若弼於京口派一部隋軍於曲阿 (今江蘇丹陽)阻擋三吳地區(今江蘇太湖以東、以南和浙江紹興等)的陳軍北援,主力持續向建康前進;韓擒虎擊敗陳軍,佔領姑孰(今安徽當涂)後,沿江直下,皋文奏敗退建康。正月初七日,賀若弼進屯鍾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崗;韓擒虎和由南陵(今安徽銅陵附近)渡江的杜彥軍在新林(今南京西南)會合;宇文述軍於白下擊敗陳軍後,進佔石頭城(在今南京城西清涼山)[16]。隋軍佔領建康外圍城市,完整包圍陳朝的首都。為配合隋軍主力進攻,王世積軍也成功由蘄春攻佔蘄口(今蘄春西南),大敗陳將紀填,逼近江西鄱陽湖[17]燕榮水師也由山東沿海南下,佔領三吳地區。

建康地勢虎踞龍盤,向稱險要,在建康附近的陳軍仍然有10萬。然而陳後主不採納部將建議,乘隋軍包圍之際切割敵軍。他放棄鐘山、石頭等險地,將主力固守建康城內外,白白地讓隋軍包圍建康城[18]。賀若弼至京口時,蕭摩訶請求出戰,陳後主不准。而後蕭摩訶得知陳後主竟和他的妻子私通,就也擁兵不前,唯獨讓魯廣達田瑞奮勇作戰。15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陳後主也只讓他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宣陽門南2.5里)。

589年1月20日,陳後主在「兵久不決,令人腹煩」的情況下,對賀若弼軍發動白土岡之戰。他倉促的派魯廣達、任忠、樊毅、孔範與蕭摩訶率軍出戰,於白土岡南北列長蛇陣20里,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集中攻破薄弱的孔範軍[19]。陳軍全線潰退,賀若弼從北掖門攻入台城(建康宫城)。韓擒虎軍佔領秦淮河南岸石子岡(今江蘇南京雨花臺)後,陳將任忠请降,开北岸朱雀门迎韓擒虎入城[20]。當時陳後主身邊大臣只有尚書左僕射袁憲一人。袁憲建議如同梁武帝侯景故事,莊嚴地向隋軍投降[21]。但是陳後主畏懼而不從,與愛妃張麗華、孔貴人躲到井裡面。最後被韓擒虎俘虜[22],陳朝滅亡。

降伏嶺南

[编辑]

建康被隋軍攻下後,陳朝尚領有長江中游、三吳與嶺南地區。589年1月22日,楊廣進入建康,命令陳後主發令招降各地陳軍投降。堅守江夏的周羅睺陳慧紀與守備長江中游諸城的守將陸續投降,三吳地區的吳州(今江蘇吳縣)、會稽(今浙江紹興市)二城堅守拒降,嶺南守將徐璒阻擋隋使韋洸南康前,不願意歸附隋朝[23]。於是楊廣率軍南下三吳、嶺南等地,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

嶺南地區早在梁朝侯景之亂時,就受冼夫人控制。冼夫人率兵擊破梁高州刺史李遷仕後掌控嶺南,並與都督陳霸先合作。陳霸先後來創建陳朝,即南朝陳。冼夫人平定多次叛亂,保境安民,被當地俚漢人尊為「聖母」[24]。楊廣得知此事後,命令陳後主致書冼夫人,使其歸隋。為了證明是真的,還將冼夫人曾經獻給陳帝的扶南犀杖及陳後主的兵符給她確認。冼夫人見到信及物件後,確定陳朝已亡,便派孫子馮魂迎隋使韋洸到嶺南。大部分陳轄地區至此才聞風歸附,從此歸隋朝管轄[25]。至此,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贺若弼和韩擒虎争功

[编辑]

贺若弼韩擒虎隋文帝面前争论谁的功大,贺若弼说:“我在蒋山拚死鏖战,打垮了陈朝的精锐部队,俘虏了陈朝骁将萧摩诃、鲁宗达、甘仔轄•闍黎等人,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于是才平定了陈国。而韩擒虎和陈朝军队几乎没有交锋过,怎么能与我相比!”韩擒虎说:“本来接到明确指示,令我和贺若弼同时合兵攻打陈朝都城,可是贺若弼竟敢独自提前进军,遭逢敌军便投入决战,以致于所部将士伤亡很大。而我率领轻装骑兵五百人,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服了任忠,抓获了陈叔宝,占领了陈朝的府库,捣毁了陈后主盘据的老窝。贺若弼直到傍晚才进至北掖门,是我打开城门让他入的,贺若弼赎罪还来不及,怎么能与我相比!”隋文帝说:“两位将军都立了上等功勋。”于是进级授予韩擒虎上柱国,赏赐布帛八千段。有关官吏弹劾说韩擒虎放纵士卒,奸淫陈朝宫女,因此不加封爵邑。[26]

后来突厥的使节来长安朝见,隋文帝对他说:“你听说过江南的陈国天子吗?”突厥使节回答说:“听说过。”隋文帝传令左右侍从带领突厥使节到韩擒虎跟前,对他说:“这位就是抓获陈国天子的将军。”韩擒虎威严地看着突厥使节,突厥使节十分惊恐,不敢抬头看他。[27]

結局與影響

[编辑]

楊堅建立隋朝之後,注意爭取人心,獎勵生產,在政治上較為鞏固,經濟上較為富裕,軍事上較為強大,因而具備了統一南北的條件,並最終完成了統一。此外,楊堅在戰爭指導上的正確也是獲得勝利的重要因素。據《南史》記載,隋接收南方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與四百縣,也將陳後主與皇室、文武百官、百工雜技、輿服、圖籍、法物等帶回首都大興城,運送的行列前後達五百里;自东晋衣冠南渡後在江南保存兩百多年的中國正統文物,至此重返北方[28]

自汉末以来,除西晋短暂统一外,汉地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该战争大体上结束了汉地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统一的隋朝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

重要參戰人物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除了遼東地區
  2. ^ 《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隋的建立與統一,14頁
  3. ^ 广以贺若弼先期决战,违军令,收以属吏。上驿召之,诏广曰:“平定江表,弼与韩擒虎之力也。”赐物万段;又赐弼与擒虎诏,美其功。《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六》
  4. ^ 《隋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 楊素》:「未幾,拜信州總管,賜錢百萬、錦千段、馬二百匹而遣之。素居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並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旗幟加於上。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5. ^ 《隋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六 高熲》:「上嘗問熲取陳之策,熲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熱,水田早熟。量彼收積之際,微徵士馬,聲言掩襲。彼必屯兵禦守,足得廢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賊以為常。後更集兵,彼必不信,猶豫之頃,我乃濟師,登陸而戰,兵氣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儲積,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立,複更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財力俱盡。』上行其策,由是陳人益敝。」
  6. ^ 《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六 長孫覽從子熾熾弟晟》:「晟先知攝圖、玷厥、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統強兵,俱號可汗,分居四面,內懷猜忌,外示和同,難以力征,易可離間。」
  7. ^ 《中國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三章 隋的對外關係,25頁
  8. ^ 《隋書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並為行軍元帥以伐陳......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
  9. ^ 《隋書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辛酉,陳遣兼散騎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騎常侍許善心來聘,拘留不遣。」
  10. ^ 《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 周羅睺》:「晉王廣之伐陳也,都督巴峽緣江諸軍事,以拒秦王俊,軍不得渡,相持逾月。」
  11. ^ 《隋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 楊素》:「素曰:『勝負大計,在此一舉。若晝日下船,彼則見我,灘流迅激,制不由人,則吾失其便。』乃以夜掩之。素親率黃龍數千艘,銜枚而下,遣開府王長襲引步卒從南岸擊欣別柵,令大將軍劉仁恩率甲騎趣白沙北岸,遲明而至,擊之,欣敗走。」
  12. ^ 《陳書卷十五 列傳第九 宗室 陳慧紀》:「是時,隋將韓擒虎及賀若弼等已濟江據蔣山,慧紀聞之,留其長史陳文盛等居守,身率將士三萬人,樓船千餘乘,沿江而下,欲趣臺城。至漢口,為秦王軍所拒,不得進,因與湘州刺史晉熙王叔文、巴州刺史畢寶等請降。」
  13. ^ 《資治通鑑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陳紀十》:「帝從容謂侍臣曰:「王氣在此。齊兵三來,周師再來,無不摧敗。彼何為者邪!」都官尚書孔范曰:「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南北,今日虜軍豈能飛渡邪!邊將欲作功勞,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虜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
  14. ^ 《陳書卷六 本紀 後主》:「是月,隋遣晉王廣眾軍來伐,自巴、蜀、沔、漢下流至廣陵,數十道俱入,緣江鎮戍,相繼奏聞。時新除湘州刺史施文慶、中書舍人沈客卿掌機密用事,並抑而不言,故無備禦。」
  15. ^ 《陳書 蕭摩訶傳》:「蕭摩訶氣冠三軍,當時良將,雖無智略,亦一代匹夫之勇矣;然口訥心勁,恂恂李廣之徒歟」。
  16. ^ 《隋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宇文述》:「平陳之役,複以行軍總管率眾三萬,自六合而濟。時韓擒、賀若弼兩軍趣丹陽,述進據石頭,以為聲援。」
  17. ^ 《隋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五 王世積》:「平陳之役,以舟師自蘄水趣九江,與陳將紀瑱戰於蘄口,大破之。」
  18. ^ 《陳書卷六 本紀第六 後主》:「後主遣驃騎大將軍、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室,蕭摩訶屯樂遊苑,樊毅屯耆闍寺,魯廣達屯白土岡,忠武將軍孔範屯寶田寺。己卯,鎮東大將軍任忠自吳興入赴,仍屯朱雀門。」
  19. ^ 《陳書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蕭摩訶》:「賀若弼初謂未戰,將輕騎,登山觀望形勢,及見眾軍,因馳下置陣。廣達首率所部進薄,弼軍屢卻,俄而復振,更分軍趣北突諸將,孔範出戰,兵交而走,諸將支離,陣猶未合,騎卒潰散,駐之弗止,摩訶無所用力焉,為隋軍所執。」
  20.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 任忠》:「隋將韓擒虎自新林進軍,忠乃率數騎往石子崗降之,仍引擒虎軍共入南掖門。」
  21. ^ 《陳書 袁憲傳》:「臣願陛下正衣冠,御前殿,依梁武見侯景故事。」
  22. ^ 《隋書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韓擒虎進師入建鄴,獲其將任蠻奴,獲陳主叔寶。」
  23. ^ 《隋書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高祖遣總管韋洸安撫嶺外,陳將徐璒以南康拒守。洸至嶺下,逡巡不敢進。」
  24. ^ 《隋書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後遇陳國亡,嶺南未有所附,數郡共奉夫人,號為聖母,保境安民。」
  25. ^ 《隋書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列女》:「晉王廣遣陳主遺夫人書,諭以國亡,令其歸化,並以犀杖及兵符為信,夫人見杖,驗知陳亡,集首領數千,盡日慟哭。遣其孫魂帥眾迎洸,入至廣州,嶺南悉定。」
  26. ^ 贺若弼、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帝曰:“二将俱为上勋。”于是进擒虎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有司劾擒虎放纵士卒,淫污陈宫;坐此不加爵邑。《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
  27. ^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韩擒虎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虎厉色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
  28. ^ 傅樂成. 隋唐五代史. 長橋出版社. 1979: 15. 

来源

[编辑]
书籍

參見

[编辑]